教学吊麦智能扩声方案

教学吊麦智能扩声方案


一、前言
繁重的教学,嘈杂的环境,让老师嗓音嘶哑,身心疲惫,据相关社会调查结果显示,教师咽炎患病率接近100%。同时,低质量的扩声效果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,刺耳的噪声、失真的人声、含混的乐声,不仅伤害了学生的听觉听力,而且损伤了学生对声音的鉴赏力。
中央电教馆在《班班通综合解决方案》一书中推荐“绿色扩声,健康教学”的新理念、新模式和新标准,LINZE林泽从教学实际需求出发,推出了无需穿戴、声压安全、管理便捷的“吊麦智能扩声系统”。彻底颠覆、替代传统的佩戴麦、手持麦等穿戴繁琐、容易啸叫的扩声设备,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教学扩声解决方案。

二、扩声系统现状


1650376944101752.png

全国普教高校普遍使用无线手持话筒、小蜜蜂扩声器、讲桌固定鹅颈麦等穿戴/固定式扩声设备,20年无重大革新,行业短板明显,用户痛点严重:
对老师:穿戴设备,束缚肢体;扩声靠吼,咽喉疾病高发;
对学生:底噪大、易啸叫、音质差,危害听觉健康,影响听课兴趣;
对学校:设备派发、充电、维护、保管等工作繁琐,设备管理负担繁重。



三、解决方案优势

补齐行业短板,解决用户痛点,开启绿色健康扩声。全向麦克风吊顶安装,8米远距离拾音,高集成主机处理音源通过音箱保真扩出:
对老师:无需穿戴,解放肢体,挥洒自如,授课增效;只需自然发音,清晰扩声,轻松授课,告别职业病。
对学生:安全声压,声音好听,保护听觉,增强听课兴趣。
对学校:硬件精简、零维护,零耗材,省钱又省事。
1650377061214900.png


四、传统红外、无线麦扩声和吊麦扩声详细对比

项目

红外/无线麦扩声

吊麦扩声

硬件构成

拾音麦克风+红外接收器+红外主机+音箱

拾音吊麦+音频处理器(带功放)+音箱

拾音距离

手持/耳戴/颈挂式,拾音距离30公分,转头时或者麦克风不在嘴边时,声音会忽大忽小。

吊装,拾音距离8米,无束缚,可自由走动轻松授课,无需穿戴设备,解放老师双手。

充电问题

采用充电座或充电线模式,时间长电池易老化,埋下隐患。

有线连接,无需充电,一键开关机,可和中控对接控制。

卫生问题

一个教室配备1-2支麦克风或一师一麦,共用麦克风容易产品卫生问题,一师一麦耗费大。

吊麦安装离地2.8米左右,远距离8米拾音,设备无接触扩声。

管理问题

增加了学校和老师管理设备负担。后期补采,增加成本。

固定式安装,无需人员看管,大幅度减轻维护负担。

抗干扰能力

红外容易受干扰,例如在强光下红外容易失灵,导致接收不畅,扩音断断续续。

有线连接,不受强光、手机等因素干扰,连接稳定。

隐形成本

麦克风丢失、电池老化、充电底座接触不良等情况的发生

吊麦吊装、音箱高装、主机讲座锁定,大大减少了人员的触碰,延长了稳定的使用寿命。


五、跨界融合方案优势

33.png

关注视力健康也关注学生听力,跨界融合,一并解决教学教室护眼灯照明和扩声的问题。使设备更集成,教室更智慧,更具科技感。

教室配置:护眼灯采取9+3模式,9盏学生区域照明灯+3盏黑板灯,6盏学生区域照明灯一侧镶嵌上吸顶音响,与智能音频主机和吊顶安装麦克风结合,达到老师无需穿戴束缚,轻松授课;一体化智能灯光音响使声压均衡覆盖,学生久听不累,保护学生听力提升听课兴趣;护眼灯均衡照明,保护学生视力。


六、扩声系统配置清单

44.png

七、方案设计
设计需求
1、室内空间条件:长宽高为m,面积为㎡,净容积为m³,属于中小学标准教室。
2、室内声场环境条件:腻子胶墙面,4扇玻璃窗户,水泥地面,井字形横梁顶部。该教室未做建声装修,对声音反射较多,声场条件一般。
3、本设计依据的文件:《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》(GYJ25-86)、《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》(GB/T4959-2011)、《声学语言清晰度测试方法》(GB/T15508-1995)、《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》(GBJ76-84)等。

66.png


项目案例


背景介绍:
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较多,课堂气氛比较活跃,必须使用扩声设备保障教学效果。当前,中小学老师普遍使用小蜜蜂扩声,并形成了一定的习惯,但小蜜蜂音质差、分贝高,影响学生听课效率、损害学生听力发育。老师教学课程多、任务重、连轴转,常年的肢体束缚和高强度工作令老师不堪重负。

55.png


应用效果:
通过吊麦远程拾音,解除肢体束缚,为老师减负增效;提高扩声音质清晰度、保真度,为发育期学生带来安全、舒适的听课学习体验。
师生一致反映扩声保真度高、清晰自然,操作使用简单便捷,声压均衡适中。学生反映,即便多堂课下来耳朵没有鼓胀等不适的感觉。


现在注册,即刻畅享专业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 立即注册